【军武次位面】作者:周禹
作为日本自卫队战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的反舰导弹家族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了多款技术先进、性能优秀的产品。由于国土四周皆为海洋所环抱,日本一直非常重视其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再加上日本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日本未来在反舰导弹领域必会有更多更新的突破。在日本力图修改“和平宪法”并致力于成为“军事大国”的今天,这一动向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警惕。
▲日本SSM—1岸舰导弹
日本反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日本地处美苏对峙的前沿,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应对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希望掌握反舰导弹技术以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日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美国方面的支持。1973年,日本防卫厅和三菱重工合作开启了ASM—1空舰导弹(80式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从而拉开了日本自主研发制造反舰导弹工作的序幕。
▲日本ASM—1空舰导弹
ASM—1空舰导弹以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可打击各类型水面舰只,主要用于装备F—1、F—2、F—4EJ三种战斗机。ASM—1空舰导弹采用卵形弹头,弹体呈圆柱形,全弹长为3.98米,弹径为0.35米,导弹翼展为1.19米。ASM—1空舰导弹飞行速度为0.9马赫(306米/秒),最大射程约为50千米,巡航高度为15米,弹头战斗部重量为200千克。
▲挂载ASM—1空舰导弹的日本F—1战斗机
ASM—1空舰导弹采用的是惯性加单脉冲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在作战中可以做到“发射后不管”,并且具备相当强的抗干扰能力。从1977年到1979年,日本军方共对ASM—1空舰导弹进行了4次飞行测试,并最终于1981年正式交付部队使用,日本航空自卫队前后总共装备了508枚。作为凝聚日本工业技术精华的一款导弹,ASM—1空舰导弹的战斗性能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较之于当时的法国“飞鱼”导弹和德国“鸬鹚”导弹更为出色。
为了满足日本陆上自卫队抗登陆作战的需求,1982年,日本又以ASM—1空舰导弹为蓝本开始了SSM—1岸舰导弹的研制工作。为了增加SSM—1岸舰导弹的航程,三菱重工特地为其研制了TJM2型涡轮喷气发动机,不仅如此,SSM—1岸舰导弹的尾部还配备有一台固体火箭助推器。强劲的动力系统使SSM—1岸舰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50千米,从而远远超过了其设计原型ASM—1空舰导弹50千米的打击距离。
▲日本SSM—1岸舰导弹
SSM—1岸舰导弹弹长5米,弹径为0.35米,弹重为660千克,其中战斗部重225千克。SSM—1岸舰导弹采用惯性制导、中段指令修正制导、主动雷达末制导三结合的综合制导控制方式,射击精度较高。SSM—1岸舰导弹的弹体表面还涂有2.5毫米厚的铁氧体微波吸收涂层,战场隐身效能较好,这就使SSM—1岸舰导弹的战场突防能力获得了有效地提升。
SSM—1岸舰导弹于1987年通过性能测试,1988年正式定型投产,1990年开始列装部队。按照日本防卫厅的反舰导弹编号序列,SSM—1岸舰导弹也被称为88式岸舰导弹。同ASM—1空舰导弹一样,SSM—1岸舰导弹也是由日本防卫厅和三菱重工联合牵头研制,另外还有很多其它公司参与了SSM—1岸舰导弹雷达系统和制导系统的研制工作。
▲日本SSM—1岸舰导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军事科技的进一步发展,ASM—1空舰导弹的性能逐渐落后,特别是其射程较近的缺点暴露的更加明显。为了赶上世界反舰导弹技术的发展潮流,并弥补ASM—1空舰导弹射程不足的缺点,从1986年开始,三菱重工开始了ASM—1C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ASM—1C是一款在SSM—1岸舰导弹基础上研制的P一3C、P一1飞机专用的空舰导弹,其最大射程为65千米。1992年,ASM—1C空舰导弹正式列装部队,并被日本防卫厅赋予了91式反舰导弹的军用编号。
▲日本ASM—1C空舰导弹
1988年,日本防卫厅和三菱重工又合作开启了ASM—2空舰导弹(93式空舰导弹)的研发工作。ASM—2空舰导弹在外型上与ASM—1基本相同,但在弹体结构上,ASM—2融入了很多隐身设计元素在其中。在动力装置上,ASM—2空舰导弹采用的是涡喷发动机,并且可以使用高能燃料,其射程可达150千米。ASM—2空舰导弹的制导方式为惯性加红外成像制导,其装备的图像处理系统可有效识别对方目标,可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有效作战。
ASM—2空舰导弹弹体长为3.98米,弹径为0.35米,翼展为1.19米。ASM—2空舰导弹装备有保证弹体稳定的位置控制系统,其战斗部采用的是爆炸力很强的PBX可塑性炸药。同ASM—1一样,ASM—2空舰导弹的巡航速度也是0.9马赫,属于亚音速反舰导弹。ASM—2空舰导弹通用性强,可被挂载在F—1、F—2和P—3C等日本主力战机上进行反舰作战。ASM—2空舰导弹于1995年正式列装部队,日本陆上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共计采购了1000枚该型号导弹。
▲日本ASM—2空舰导弹
1990年,为了满足日本海上自卫队未来的作战需求,三菱重工决定在SSM—1岸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发SSM—1B舰舰导弹,也就是现在的90式舰舰导弹。SSM—1B舰舰导弹在气动外形和射程上同SSM—1岸舰导弹完全一样,但为了适应海上作战的需要,该导弹采用了一系列的防水防震设计措施。
SSM—1B舰舰导弹装备有高性能雷达和惯性导航系统,并且还能够与之前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的美制“鱼叉”反舰导弹的火控系统相兼容。SSM—1B舰舰导弹采用了宽带频率捷变主动雷达导引头和先进的弹上计算机逻辑电路,具备很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在战时可在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对敌方舰艇实施精确打击。1993年,SSM—1B舰舰导弹正式交付使用,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爱宕”级驱逐舰、“高波”级驱逐舰、秋月级驱逐舰和隼级导弹艇都装备有该型号导弹。
▲日本SSM—1B舰舰导弹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日本进一步加强了对反舰导弹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2010年,日本国会正式批准了“新型反舰导弹研制计划”,并决定为这一计划拨款23亿日元。按照该计划研发的新型反舰导弹将被命名为ASM—3空舰导弹,该导弹将使用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其射程预计为150千米,发射后速度可以达到3马赫。
▲挂载ASM—3空舰导弹的日本F—2战斗机
ASM—3空舰导弹采用中继惯导加末端主/被动复合制导方式,抗电子干扰能力很强,并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ASM—3空舰导弹弹体长为6米,弹径为0.35米,弹重为900千克。ASM—3空舰导弹具备较强的机动运行能力,其在行进间弹道游移不定,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方的拦截难度。按照事先计划,ASM—3空舰导弹将于今年年内交付使用,届时日本自卫队的空基反舰能力必将会进一步提高。
▲日本ASM—3空舰导弹
2013年8月25日,在日本一年一度的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中,日本新研发的12式岸舰导弹首次亮相。作为SSM—1岸舰导弹的后继改进型号,12式岸舰导弹的制导系统引入了地形匹配和目标识别技术,从而使其打击精度获得了更大幅度的提升。12式岸舰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其射程可达190千米,目前该导弹已经在日本自卫队列装服役,并有可能取代日本现有的SSM—1岸舰导弹在军中的地位。
▲日本12式岸舰导弹
▲日本12式岸舰导弹演习示意图
日本的反舰导弹研发工作较好地实现了技术先进性和战场实用性的内在统一,这在客观上使日本自卫队获得了远超其自卫需求的反舰作战能力,同时也为日本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行为“壮了胆儿”、“打了气”。近些年来,日本在领土问题、历史问题上与我国摩擦不断,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以警觉而又理性的眼光去审视日本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并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国防事业的建设。总之,面对不容乐观的海上形势,我们必须时刻握紧打狼的猎枪,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门口的豺狼不敢嚣张,不敢放肆。
▲中日海上对峙
▲解放军东海舰队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共产党员网
中国青年网
连鲁军 胡传辉 华雪春.日本反舰导弹发展管窥[j].兵器知识,2005(10).
胡海 张小东 刘亿.日本反舰导弹武器装备及发展研究[j].飞航导弹,2015(01).
添加新评论